编者按
“生物制造”已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伴随各项政策措施加速落地,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迈入黄金期。预计到2030年我国生物制造产业规模将突破2.5万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6.8%。
松山湖作为东莞布局生物技术产业的核心区域,目前已汇聚超过500家生物医药与健康企业,形成涵盖医疗器械、药品、核医学、干细胞等多领域的完整产业链。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广东医科大学等高端科研平台,松山湖积极推动“产学研医”深度融合,为生物制造提供技术转化和人才支撑。
松山湖图书馆始终秉承开发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能,《科技产业微剪报》围绕松山湖重点产业,挖掘、整合权威媒体发布的相关资讯,涵盖行业报告、政策法规、专家解读、科研进展、技术前沿等,每期聚焦一个产业的发展动态,为松山湖园区工作者及时掌握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信息参考。
目 录
我国生物制造行业政策汇总
政策赋能生物制造行业发展壮大
菲鹏制药自研肿瘤免疫治疗新药FP008完成I期临床首例患者给药
广东东阳光药业登陆港股,加快布局全球市场
生物制造“智”造万物
我国力争到2027年培育生物制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超20个
阿维菌素类药物生物制造研究取得进展
人类基因组DNA合成和跨物种转移新技术取得突破
专利分析
图书推荐
我国生物制造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战略定位不断提升、一系列重要政策出台,有力支撑产业发展。《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工业元宇宙、生物制造等新兴场景推广,以场景创新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培育生物制造列为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近年我国生物制造行业政策汇总如下:

来源:华经情报网
今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加快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以政策赋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壮大。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生物制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形成专业化中试能力建设平台体系,引领和支撑新时期生物制造产业化发展。”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典型应用案例名单(第一批)》,鼓励支持智能技术和生物制造深度融合,助力生物制造场景创新。
伴随国家各项战略部署和支持政策陆续出台,各地也因地制宜加快生物制造产业的规划和布局。1月,广东省发布《广东省加快建设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初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打造3—5个国家级生物制造创新平台;2月,湖南省印发《关于支持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常德市以合成生物制造为示范内容,创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7月,海南省出台《海南省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组建海洋生物制造创新中心,培育若干个标志性产品,谋划一批中试及重点产业链项目。
来源:中国工信新闻网
近日,菲鹏制药自研肿瘤免疫治疗新药FP008的I期临床试验已于浙江省肿瘤医院完成中国首例受试者给药,并结束DLT观察,安全性良好。该临床试验旨在评估FP008的安全性及耐受性,用于晚期实体瘤治疗。
FP008(anti-PD-1×IL-10M)融合蛋白作为最新的下一代I/O治疗产品,旨在攻克野生型IL-10毒性限制的难关,为对包括PD-1/PD-L1抗体耐药的人群提供新的治疗手段。此前,FP008在临床前实验数据中表现出优异性能,其显著降低抗PD-1抗体介导的CD8⁺T细胞耗竭,并在小鼠体内实验中展现强大的抗肿瘤药效,可显著增加瘤内CD8⁺T细胞的浸润,减少其终末耗竭分化,并增加终末耗竭CD8⁺T细胞中IFN-γ和GZMB的分泌。此外,FP008在食蟹猴体内实验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PK特征,具有良好的可成药性。FP008的临床试验(IND)申请已先后获得美国FDA及中国NMPA的批准。
来源:菲鹏制药官网
8月7日,广东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阳光药”)在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企业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化与全球顶尖科研机构、投资机构的合作,加速核心产品国际化进程,从“创新跟随者”向“全球引领者”跨越。东阳光药以创新模式登陆港股,这一成功实践不仅为松山湖的其他企业树立了清晰可鉴的榜样,更证明了创新资本运作模式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依托完善的金融服务网络、活跃的资本要素流动,松山湖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全链条的金融生态体系,为区域内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与此同时,松山湖还积极促进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企业上市全链条服务方案,鼓励园区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工具做大做强,打造资本市场的“松山湖板块”。截至目前,松山湖园区共有上市企业8家,上市后备企业57家,两项数据均居全市首位。
来源: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官网
加强前瞻布局生物制造,因地制宜是关键。我国通过“因地制宜”策略,结合区域资源禀赋,推动产业差异化布局。例如,黑龙江利用秸秆资源建设全国首套纤维素乙醇示范项目,该项目消耗15万吨秸秆生产3万吨乙醇,减少粮食消耗并改善环境。长三角地区则依托产业集群优势,形成合成生物学研发高地,如上海张江模力社区聚焦垂类模型应用,推动生命科学与智能制造融合。生物制造的产业化难点在于从实验室到车间的跨越。为此,我国正构建“政学研产用传资”协同生态,通过平台建设与资本助力缩短转化周期。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指出,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生物制造产品平均带来的节能减排可达30%至50%。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刘文强强调,生物制造不仅改变物质生产路径,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预计未来四十年将逐步替代传统化工。
来源:人民画报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通知,部署开展生物制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培育工作。提出到2027年,力争培育生物制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20个以上,服务企业数量超过200家,孵化产品400个以上。
中试平台,是指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研发阶段向大规模产业化生产过渡过程中,提供中间试验的综合性支撑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培育的重点,聚焦生物制造各领域,培育食品及添加剂、生物制药、化妆品、化工、能源、酶制剂等重点产品领域的中试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发展。
通知提出,将坚持逐步培育、分类打造,鼓励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坚持市场主导、需求引导,鼓励中试平台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有偿服务并实现稳定运营。坚持规范引领、安全可靠,增强平台数据安全、生物安全保障能力。
来源:新华网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系统开发了具有杀线虫活性的阿维菌素B2a组分,并将其命名为柏威霉素(Baiweimectin)。为实现柏威霉素单一组分的高纯度生物制造,研究人员进一步开发出首个专一的高纯度生产菌株,其发酵产量可达8.4 g/L。研究人员开发了一套普适性重编程工程策略,即基于对链霉菌群体感应控制系统多样性及其信号传导过程的认识,开发了普遍适用于该物种的正交、多路人工动态控制系统SMARTS。随后,研究人员利用链霉菌次级代谢共性特征,提出了一套多靶点适配原则与标准化工作流程。进一步,研究人员利用该适配原则,开发出新型抗线虫药物柏维菌素的阿维链霉菌高产菌种,并在120m3工业发酵规模下实现了高效生产。柏威霉素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杀线虫生物农药,对保障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技术体系有助于为链霉菌药物的高效生物制造提供核心支撑。
来源:中国科学院官网
天津大学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团队实现大尺度(兆碱基Mb)人类DNA的精准合成组装与跨物种递送。该研究创新性地建立了名为SynNICE的技术体系,首次在酵母中精准组装了包含大量重复序列的人类DNA大片段;创新性开发“酵母核载体”技术,可完整提取并保存酵母细胞核内DNA;成功将组装好的人类DNA大片段导入小鼠早期胚胎,实验首次观察到这些人工DNA片段在胚胎中被激活并产生调控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标记。团队突破性地开发完整酵母细胞核分离技术,能够提取直径仅1微米的细胞核,不仅确保了核内合成染色体不被降解,更维持了其染色质高级结构特征。SynNICE方法为研究表观遗传修饰的从头建立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未来有望在此基础上发展出针对染色体疾病的创新性治疗方案,并推动其向临床应用转化。
来源:中国科技网
2025年1月至2025年8月松山湖发布的具身智能相关专利一共31条,主要申请机构有广东菲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医科大学、中美赛尔生物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广东菲鹏生物有限公司和广东赛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上述企业所申请专利技术主要为C07K(肽)和C12N(微生物或酶;培养基)等(图1)。根据聚类地图(图2)显示,所有专利的核心词为细胞培养、干细胞分离、抗体应用和重组胶原蛋白等,其中抗体制备及应用相关专利数量最多,是专利申请的热点。

图1 主要申请人技术布局(显示前五)

图2 聚类地图

松山湖相关专利著录信息
数据来源:HimmPat专利数据库

索书号:Q949.326.1/1
馆藏地点:松山湖分馆图书借阅区(三楼)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有趣的关于酵母的科普读物,探索了人类与酵母之间丰富、奇异且完全共生的关系。阅读这本书能够让你深深地感受到酵母在食品、能源、医药健康等领域低调奢华般的存在。作者在书中将各类专业知识写得通俗易懂,可读性极高。

索书号:TQ46/21/(2)
馆藏地点:松山湖分馆产业专题图书借阅区(二楼)
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抗生素的产生和生物技术在创制新型抗生素中的理论和方法。以抗生素生物合成为主线,对各类抗生素生物合成机制、调节及组合生物合成的原理进行了剖析,可供从事抗生素、微生物药物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借鉴参考。
科技信息服务

松山湖图书馆共享东莞市总分馆体系丰富的数字资源,同时与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开展深度战略合作,面向园区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政府部门提供免费的文献传递、科技查新、专利监测、专题定制、素养培训等深度信息服务,欢迎广大读者咨询。